引言配资炒股技能
历史上的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时期,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;战国时期诸侯争霸,周王室衰微形同虚设;
其中在这个时期产生了七个最为强势的诸侯,史称战国七雄
,分别
是秦国、齐国、楚国、燕国、赵国、魏国、韩国。
始皇帝统一天下,灭亡
战国七雄六国的顺序是韩国、赵国、魏国、楚国、燕国、齐国
;其中赵国为战国后期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,与秦国展开了数十年的争霸,最终还是被秦国所灭。
战国七雄---赵国建立
展开剩余95%公元前453年(周贞定王时期),晋国的三个大夫赵魏韩联合消灭了最强大的大夫
智伯荀瑶,并瓜分了其土地,史称“
晋阳之战
”,至此这个曾经称霸诸侯的强国晋国名存实亡,晋国君主的权利完全被赵魏韩三家大夫架空,无任何王室威严。
公元前433年(周考王时期),晋国大夫韩康子、赵襄子和魏桓子子将晋国的领土全部瓜分,建立了韩、赵、魏3个诸侯国;
公元前403年,
周威烈王正式分封赵魏韩为诸侯
,均赐为“侯爵”,史称“
三家分晋
”;历史上将赵国、韩国、魏国称为“
三晋
”。
赵国是战国初期的一个诸侯国,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;原晋国大夫“赵籍”建立赵国,定都
中牟(今河南省鹤壁市);
因先祖“季胜”的因功被封在“赵城”,所以定国号为“赵”
,其
赵籍
为周天子正式承认的诸侯国韩国的开国君主,史称“赵烈侯”
。值得一说的是,赵国和秦国为同一个先祖,其中
秦国为商名将“飞廉”长子“恶来”之后
,而
赵国为商名将“飞廉”次子“季胜”之后
,所以说
赵国与秦国为同根同源
。
赵国于公元前403年,由晋国大夫赵籍建国;公元前228年,被始皇帝灭国,
享国约175年,传14君主
,其中前3位没有得到周天子承认,
从第四位也就是赵籍(赵烈侯)被周天子承认
。
赵国的第一位称王的赵武灵王,创建了
中国历史上第一支骑兵特种作战部队
,因此
赵武灵王也被称为骑兵的始祖
。而赵国的疆域也在这一时刻达到了巅峰,包含
了今河北省南部、山西省中部、陕西省东北隅、内蒙古阴山以南的部分,并成为了
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
。
战国七雄---赵国君主
赵国国祚约175余年,传14位君主,其中前3位没有得到周天子承认;
国君为
“
嬴姓赵
氏
”
;
下面为
赵国国君王的名字及在位时间:
赵国自立诸侯国的3位非正统君主如下:
赵襄子赵毋恤(
wúxù
)
:赵国第一位君主(非正统),约公元前475年—公元前425年,在位约51年;
赵简子之子
。
赵襄子认为自己得到嫡兄赵伯鲁的嗣位违反宗法,希望把继承权还归赵伯鲁一系,于是立赵浣为储。公元前451年(周贞定王时期),赵襄子迁都邢(今河北省邢台市);
公元前433年(周考王时期),与韩康子、魏桓子瓜分了晋国的全部土地,建立赵魏韩三国
,至此晋国王室成为傀儡君主。但是此时赵魏韩三国只是自己建立的诸侯国,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承认,所以
赵襄子名义上不算是正统的诸侯国赵国的开国君主
。
赵桓子赵嘉
:赵国第二位君主(非正统),约公元前425年—公元前424年,在位约1年;
赵襄子之子。死后国人认为赵桓子的继位不是找赵襄子的本意,便杀了赵恒子的儿子,迎接赵襄子兄长的儿子
继任,但其兄长儿子赵周早逝,并迎接其孙子赵浣继位为国君。
因为此时赵国并没有都得到周天子承认,所以
赵桓子名义上不算是正统的诸侯国赵国的君主
。
赵献子赵浣
:赵国第三位君主(非正统),约公元前424年—公元前409年,在位约15年;
代成君赵周之子,赵襄子长兄赵伯鲁之孙。
公元
前423年(周威烈王),赵献子从耿迁都中牟(今河南省鹤壁市);
死后被其儿子赵烈侯追封为“赵献侯”
。因为此时赵国并没有都得到周天子承认,所以
赵桓子名义上不算是正统的诸侯国赵国的君主
。
赵国周天子分封为诸侯国正统11位君主:
赵烈侯赵籍
:赵国第一位君主(开始为非正统第四位),约公元前409年—公元前400年,在位约9年;赵献子
之子。
公元前403年,与韩、魏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,赐爵位为“侯”
,建立赵国,并定都于
中牟(今河南省鹤壁市);而
赵烈侯
则正式成为正统诸侯国赵国的开国君主
。
赵武侯
:赵国第二位君主,约公元前400年—公元前387年,在位约13年;赵献子
之子,兄长为
赵烈侯;晋阳(今山西省太原市)人;谥号赵武公。
赵敬侯赵章
:赵国第三位君主,约公元前387年—公元前375年,在位约12年;
赵烈侯之子,赵武侯之侄;中牟(今河南省鹤壁市)人。公元前386年(周安王时期),将都城迁到邯郸(今河北省邯郸市),迁都后将都城分为
政治(宫城区)和商业(大北城)两大区域
,促使邯郸经济发展迅速并快速繁荣起来;公元前376年(周安王末年),与魏武侯、韩哀侯将
晋靖公废为庶民
,并瓜分了晋国剩余的两座城邑。赵敬侯算是
赵国历史上一位有卓越远见的人
,在位力主迁都邯郸并大力发展,
为赵国北进奠定了基础
;军事上,多次对齐、魏、卫、中山等国用兵积极向外扩张,进一步
巩固了赵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
。人不完人,赵敬侯个人不修德行,尽情享乐、喜好喝酒与打猎。
赵成侯赵种
:赵国第四位君主,约公元前375年—公元前350年,在位约25年;
赵敬侯之子。公元前372年(周烈王时期),
在邢地浆水镇附近(今河北省邢台县)高筑檀台,因此命名为邢台
,定邢台为信都,为赵国别都。军事上,不断与诸侯各国征伐,扩大了赵国的领土;并在公元前353年(周显王时期)被魏国大将庞涓围住都城邯郸(今河北省邯郸市),于是赵国被迫向齐国求援,齐国派田忌与孙膑救援,用减灶计迷惑庞涓,然后在
桂陵设伏打败魏军,史称“
桂陵之战
”,典故“
围魏救赵
”即出于此处。
赵肃侯赵语
:赵国第五位君主,约公元前350年—公元前326年,在位约24年;
赵成侯之子。赵素侯戎马一生,连年与诸侯征战,在这个诸侯兼并不断的的年代,保全了赵国的基业,
并在魏国霸业衰落的时代,扛起了三晋的领导大旗
。公元前335年(周显王时期)下令修建自己的陵墓寿陵,
帝王的墓地自此开始成为“陵”
;公元前333年(周显王时期),在南北边境的漳(zhāng)水和滏(fǔ)水之间修筑长城,是为“
赵长城
”,也是后来始皇帝万里长城的一部分;公元前326年(周显王时期),赵素侯因病去世,
秦、楚、燕、齐、魏五国各派精兵一万人参加赵肃侯的葬礼
。赵素侯为赵国的一位有为君主,为其子
赵武灵王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
。
赵武灵王赵雍
:赵国第六位君主,约公元前326年—公元前298年,在位约28年;
赵肃侯之子,王后为大臣吴广之女吴娃;都城邯郸(今河北省邯郸市)人;先秦时代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改革家;葬于代郡(今山西省灵丘县)。在位期间励精图治,大力改革,
推行“胡服骑射”军事政策
,使赵国的国力和军事日趋强大。军事上,在国家北部训练骑兵,改变了战国时代的作战方式,赵武灵王被称为“
中国骑兵始祖
”;
灭中山国
,打败林胡、楼烦二族,开辟云中、雁门、代郡三郡,修筑“赵长城”,
将赵国领土扩大千里,成为了与齐国、秦国并列的强国
。
公元前299年(周赧(nǎn)王时期),
专注军事发展
,将国君之位传于次子赵何,
自称“主父”
,也正因为其没有传位于长子的原因,
最终爆发了“沙丘之乱”
,被围困于行宫三个多月,导
致被饿死的凄惨结局
。
梁启超称其为自黄帝以后的“中国第一雄主”。
赵惠文王赵何
:赵国第七位君主,约公元前298年—公元前266年,在位约33年;
赵武灵王次子,母亲为王后
吴娃
。在位期间有
蔺相如、廉颇、平原君、赵奢
等文武大臣辅佐,使国内
政治清明、国力强盛、军事强大
,并平定其兄长赵章之乱,扩大赵国领土。
赵惠文王善纳忠言,从谏如流,是赵国历史上有为及贤明君主
。其中蔺相如的“
完璧归赵、渑(miǎn)池相会
”,廉颇的“
负荆请罪
”均被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;
廉颇更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
。
赵孝成王赵丹
:赵国第八位君主,约公元前266年—公元前245年,在位约21年;
赵惠文王之子。公元前262年(周赧王时期),因为杀神白起攻占了韩国的
野王(今河南沁阳),
韩王割上党(今山西长治)向秦国求和,于是郡守冯亭率领军民投降赵国,投降后赵孝成王派
名将廉颇率兵二十万驻守长平(今山西高平县)对抗秦国
,此后由于秦相范雎贿赂赵国大臣,导致赵孝成王听信谗言,用一个年轻的
无任何军事实战的将领赵括替代了老将廉颇
,导致赵国被杀神白起打败,
此战斩杀赵国四十五万军队,史称“长平之战”
;此战之后赵国开始走向衰落。但是确打败燕国入侵军队,夺取燕国大量领队;
此后便有了便有了秦国一打赵国夺取城邑,赵国便燕国读取其城邑,也就是所谓的赵国对秦国屡战屡败,而燕国对赵国也屡战屡败
。
赵悼
(dào)
襄王赵偃
:赵国第九位君主,约公元前245年—公元前236年,在位约9年;
赵孝成王之子。公元前244年派
战国四大名将李牧夺
取了燕国的城邑武遂、方城;公元前239年,魏国将邺
(yè)
地割让给赵国;公元前236年,派兵夺取燕国貍(lí)阳城,此时秦国趁赵国征战燕国期间,派名将
王翦出兵夺取了赵国的邺(yè)地九城
,赵王也因此事而去世。
曾强纳妓女为妃
,史称赵悼(dào)倡后。相关典故“
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
”。
赵幽缪(
mù
)王赵迁
:赵国第十位君主(末代君主),约公元前236年—公元前228年,在位约8年;
赵悼襄王庶子,母为赵悼(dào)倡后,兄长为
赵代王赵嘉
。
继位后,因为其品行不端,导致
赵国接连被秦国夺取大量的城邑领土
;
公元前229年,派名将李牧、司马尚率军抵御秦国的大军,但是最终因听信宠臣郭开谗言,
杀害李牧,罢免司马尚
,
最终导致赵国在公元前228年灭亡
。而赵迁被秦军俘虏发配到
秦国的房陵(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)深山中,并思念故乡而创作
《山水》
诗歌。
赵代王赵嘉
:赵国第十一位君主,约公元前228年—公元前222年,在位约6年;赵悼襄王嫡子,弟弟为赵幽缪(
mù
)王。公元前228年,赵国被秦国灭后,
赵嘉及赵国贵族逃到了代地,并被拥立为赵王,是为“赵代王”
;并在代地率赵国军民与与秦国周旋六年之久,于公元前222年被秦将王翦打败并俘虏,送至秦国都城咸阳。
战国七雄-赵国名人
廉颇
:
嬴姓廉氏,战国著名军事家,
战国四大名将之一
;墓地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八公山(目前有争议);
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公园“七贤祠”中有“廉颇”雕像
,供后世纪念。相关典故“
负荆请罪、刎颈之交、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、一篓油饺
”。
李牧
:嬴姓李氏,
柏仁(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)人,战国著名军事家,
战国四大名将之一;战国武安君称号获得者之一
。
唐朝追封的古代六十四名将之一
,并配享武庙;
宋朝追封的七十二位名将之一
,并配享武庙。北省邯郸市丛台公园“七贤祠”中有“李牧”雕像,供后世纪念。
李牧的军事思想均从军事实践中获取,对丰富和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,特别是边防思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
。
蔺相如
:战国著名
政治家、外交家;
与廉颇、赵奢并称为赵国的三大名将
;墓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(有争议,并未确定)。相关典故“
完璧归赵、渑池之会、负荆请罪、秦王击缶
”等。
赵奢
:战国时期赵国名将、兵家代表人物,
赵国都城邯郸(今河北省邯郸市)人;其墓地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。政治上辅佐赵惠文王治理国家赋税;军事上,赵奢以出奇制胜为主,典型战争“
麦丘之战
(今山东省商河县)”打败齐军,
阏与破秦军
(阏与今山西省和顺)。提出了流传的兵家名言“
两鼠斗于穴中,将勇者胜
”。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公园“七贤祠”中有“赵奢”雕像,供后世纪念。
唐朝追封的古代六十四名将之一
,并配享武庙;
宋朝追封的七十二位名将之一
,并配享武庙。曾因功被被封为“马服君”,所以被
尊称为“马姓”的始祖
。
其儿子便是战国四大名将“李牧”,还有纸上谈兵的“赵括”
。
结语
赵国的存在时间仅有175年,比韩国只多了两年,同样为诸侯国存在较多的国家;但是赵国不同于韩国,赵国在经历赵素侯、赵武灵王、赵惠文王三代的发展,
成为了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
,并扛起三晋领导的大旗。
同时赵国也是名将辈出,战国的四大名将赵国就占两位(廉颇和李牧),但是一些列的明君、名将、名城确没有让赵国成为秦国那种统一天下实力的国家配资炒股技能,只是使赵国在战国历史上拥有短暂的辉煌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下一篇:没有了